为人父母该如何指导孩子的德育?|愚者千虑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但丁[意大利·著名诗人]

四十多年前盛京愚公上学的时候,教育界谈论的是“德智体全面发展”;当下对教育的要求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管时代怎么变,也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德育始终被排在第一位。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

大象无形,非常有趣的是,非常多的人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并不会认真思考德育教育该如何进行。

大家都知道德育教育的重要,但在需要付出劳动时,人们却在“吃大锅饭”。绝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把德育教育的责任丢给了学校,认为自己做个甩手掌柜没有什么不好,反正学校会把孩子的品德教好,升学考试又不会考德育,干嘛要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这里呢?

聪明反被聪明误。

盛京愚公通过有关资料发现,正确的德育教育应该这样来:

1.首先,为人父母者应该不断地引导孩子给自己确定人生目标,也就是立志。

在这里一定要注意避免误入歧途:就是不问青红皂白,一律要求孩子树立远大理想。“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而平常人生个孩子,却都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社会是个大系统,各行各业各个岗位都需要适合的人才。

人生目标可以这样确定:

a.针对自己的全部人生,制定远期的宏大的方向性的模糊化目标;

b.针对自己正在经历的人生阶段,制定局部的具体的非常清晰的目标。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一九一〇年秋天,已经十七岁的毛泽东离开闭塞的韶山,走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临行前,他改写了这首诗,夹在父亲每天必看的账簿里。

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那时候的毛泽东为自己制定的远期的目标是气势宏伟且模糊的。

而立志救国救民,这样更加具体的远期人生目标则是他在后来的求学过程中,在接受新知识新指导后逐步形成的。

钱学森同志上学的时候,在父亲及老师的指导下,为自己制定的远期人生目的是让自己的国家强大起来,志向是非常远大的,但又是非常模糊的,在后来的人生过程中不断调整。

在上海交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他的专业是火车,那时候在他的视野里,能够救国救民的科学技术需求中,火车可算最高境界。等到留学美国的时候,抗战已经开始,抵御外敌入侵成了救国救民最紧迫的需求,他将自己的专业方向改为飞机;而等到读博士的时候,随着所掌握的知识的丰富,他觉得火箭才更能与中国薄弱的工业基础相匹配,更适合国防需要,再次改变专业方向。

可见,在制定人生目的时,远期的应该是方向性的,近期的则是更具体的。

有句外国谚语:对于一艘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现在的很多父母,在指引孩子确定人生目的时非常泛泛:考个好大学,未来过上好日子。

行行出状元,哪个领域或者方向都有好大学,都有很多过好日子的人。制定这样的人生目的,有还不如没有。如果没有这个非常假的目标,放任孩子自己摸索,没准儿还能误打误撞有个好结果;有了这个看似明确的假目标,孩子反倒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朝哪个方向努力。

2.根据自身的志向,再进行非常有针对性的修身活动。

这个社会需要杰出人才,也需要普通人才。客观科学地讲,让所有人都成为杰出人才既不现实也没有必要。

假如一艘船上的人全部都是船长而没有水手,我不知道结果会怎么样。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能允许孩子量力而行,制定一个相对来说更为务实的人生目的。

每个人依据自己的人生目的,错落有致地施行不同的修身方案,最终让所有人都能安居乐业,这样的教育思路难道不好吗?

同学们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一定要破解‘the qian's doubt’ !
改良人文生态,优化培养环境

所谓“钱学森之问”,是人民科学家钱学森同志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的问题。2005年温家宝同志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再次感慨:“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他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61648920985948439

作者:盛京愚公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