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全面崛起,或许是这两个关键因素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聊一下“中国崛起的秘密”。

昨天聊到“倔强+环境”是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那么这两个要素是否也可以解读中国的崛起呢?我们来讨论一下。

中国,从来就是一个“倔强”的国家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从一个贫穷国家跃迁为GDP全球第二的经济大国和军事强国。中外很多专家都在分析原因,希望找到中国的成功密码。

这些解读,都只是聚焦在某一类特点上,例如中国是一个文明伪装成的国家,中国人吃苦耐劳,中国人喜欢储蓄,中国人温顺好管理,中国人口多,中国地理环境丰富等。

这些解读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没有真正揭示中国崛起的最根本特点:倔强。

我们其实是最倔强的民族

我知道肯定会有人说:“怎么会是倔强呢?我们不应该是温顺、温良、温和吗?”

中国不是神权国家,而是一个“人定胜天”的国家,无论是大禹治水的行动还是“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想法,无论是独立研发核弹还是迅速控制疫情,我们都有一个信念:我们可以自己搞得定。

当遇到自然灾害的时候,西方国家更多地是向他们的神灵祈祷,或者造个方舟逃离家园,而中国人只会一招:拿起手中的工具,将自然灾害消灭掉。以前是治水的铁锹,现在是抗疫的针筒。

我们信奉“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到问题就解决问题。天上的太阳太多就射下九个;炎帝女儿被海水淹死了就化为精卫鸟去填海;刑天脑袋被砍掉了,就在肚子上显现出眼睛和嘴巴,继续战斗;即使有十万八千里的路途和无数的妖魔鬼怪,师徒四人依然一路打怪,取得真经。

从秦始皇建立大统一王朝以来,中国的民族性中,“倔强和死磕”,一直是一条最铁硬的行为准则,苏武、魏征、王安石、岳飞、海瑞、文天祥、雍正、王庆喜,以及无数无名的史官。

这些名人大家可能都知道,说一个大家不一定知道的:厉归真画虎。

    五代时期的画家厉归真画的牛很好看,但是画出的虎比狗还弱,被当时的人嘲笑。于是厉归真拿出他的绝招:死磕。

    他到山中的一棵树上搭个树屋,长期观察老虎的毛色、形体、姿态、威风,并披着虎皮模拟老虎动作,甚至吓跑了真老虎。

    最后他画出的老虎与真虎相比,更具备百兽之王的威风。

从古到今,中国人一直如此,即使时间相隔了五千年,秉承的意志依然没变,总是一根筋地死磕到底。这种民族性才是我们的文明历经五千年而不衰的根本原因。

崛起的外部环境:大时代的刚需

随着互联网和通信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兴起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之后的科技蓬勃发展,也推动欧美国家不断走向产业链的上游,通过专利和核心产品来控制产业链的利润,并将中低端产业链释放到成本更低的国家去,例如亚洲国家。

亚洲四小龙承接了一部分产业,但是无论是人口规模、自身市场容量、生产成本方面,四小龙都无法接纳全部的产业链,尤其是为了扩大规模而建立全门类的中低端工业体系。

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国的改革开放与这个大时代的刚需合拍了,中国逐渐承接起“世界工厂”的重任。

大量受过教育的工人和庞大的内部市场,让中国的企业能够在动荡不休的世界经济大潮中不断成长,最终走出一大批优秀的企业。中国制造的标签也逐渐从“廉价”转变为“高质量”。

时代呼唤一个世界工厂的出现

即使现在有部分企业迁移到越南等国去,但是这些企业依然是中国产业链的一部分,与中国密不可分。

随着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西部与东部的交通和运输成本大幅降低,很多企业西迁到内地去,进一步均衡了中国的产业链布局规模。

外部环境是中国崛起的助推器,尤其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中国的生产力纳入到全球化体系中,当前中国已经深深嵌入到这个全球体系中,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第一大贸易伙伴,2020年进出口总额占全球的12.8%,成为不可替代的环节。

基础教育,让中国持续保持优势


从改革开放之后,外部环境中的每个关键节点,中国都没有踏空,这与决策有关,也与基础教育的高速发展密切相关。

中国经济在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开始爆发式增长,一个关键因素是改革开放之后的这十几年中,受过教育的产业工人、工程师被培养起来了,这是中国经济腾飞的真正红利。

总结

没有一个人能够随随便便成功,也没有一个国家能够随随便便崛起。

论条件,印度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比中国更有优势,现在中国的经济总量是印度的五倍。这是因为中国的民族性中独有的“倔强”让我们一直坚定不移地向前走,而不是“等靠要”。

我们只相信当下的努力和回报,不相信神明的恩赐,也不相信来世的轮回。

同样,我们也抓住了外部环境中对世界工厂的刚需,用受过教育的工人、庞大的自身市场来承接这个刚需,让自己成为全球经济体系不可获取的一环。

倔强+环境,中国全面崛起的根因。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6794350056934979

作者:百家号镭师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