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通人就不能“一秒看透本质”吗?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大家好,我是倡导“人人如龙”的镭师兄,每天一个观点和话题,今天我们聊一下“1秒看透本质”。

一、我们普通人就不能“一秒看透本质”吗?

《教父》第一部中,麦克在看到教父遇刺的新闻时说了这句话:“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业界也有相当多的人给出自己的“一秒内看透本质”的策略,例如系统思维、底层逻辑、掌握根因、因果逻辑等,这些高大上的字眼和方法,看起来爽快,用起来靠猜。

作为一名方法控,我也在想,这个世界这么复杂,只能依靠这些高深的概念和一般人难以掌控的逻辑才能去面对吗?我们普通人就没有方法做到这一点吗?

总结了最近几年的思考方法和学习的内容,发现很多人都采用了一套简单的、“看透世界”的方法,与我的思考方法很类似,特此分享给大家。

二、什么是本质:牛奶是用来喝的

本质就是问题或者事物的客观价值。

作为人类,我们所有的出发点其实都有一个内在原则:价值。即考虑问题的出发点都是基于这个问题和事物本身的价值来判断。

    太平洋中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有一些单细胞生物,他们对人类来说没有什么直接的价值,所以我们只是记录在案,不会太多地关注它们。

    见到“牛奶”这个词,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有营养的饮品”,对我们来说,这就是牛奶的本质,如果某一天牛奶没有饮用价值了,它的本质就变了。

我知道有人会抬杠,说“牛奶即使不能给人喝了,也可以喂小牛啊”,是的,但是这个时候的牛奶的本质就变成了类似“苜蓿”这样的牧草了,价值变了,本质就要重新定义了。

牛奶有价值,才会被关注

重复一下,本质就是价值,有了价值才值得我们花费“1秒钟”去思考它。

所以“一秒看透内在本质”就是“一秒看透内在价值”。同样一堆沙子,有人看到的是混凝土的原料,有人看到的是半导体的原料,那么怎么才能看到这个内在价值呢?

三、“支柱”式思考:有腿的椅子才是椅子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问我一个问题:“师兄,我这个人就是不会听话听音,别人说的话,我老是抓不住重点,咋办?”

我就问他:“为什么抓不住重点呢?你举个例子。”

“昨天领导将我拉到办公室训了一顿,他说’你这家伙怎么回事,让你将税务的表格整理一下并提交上去,你却拖到最后一天的下午五点半才去,你有脑子吗?五点半啊,我当时怎么就昏了头,将你从老张手下抢过来,这点事都办不好,年底业绩不行,我下课,你要好不了,赶紧的。’领导到底要干啥呢?”

我说:“你要学会支柱式思考,将领导说的话分成不同类别,我给你分析一下。”

他的领导的话可以分为三个方面去理解:

    情绪内容:就是表达愤怒、兴奋、沮丧等情绪的内容。
    例如他话中的“你有脑子吗?”、“我当时怎么就昏了头,将你从老张手下抢过来”、“这点事都办不好”等。

    客观内容:就是客观事实,不以个人的主观意见为转移的内容。
    例如“年底业绩不行,我下课,你要好不了”、“你却拖到最后一天的下午五点半才去”等。

    观点内容:就是他的想法和要求。
    例如“让你将税务的表格整理一下并提交上去”、“赶紧的”。

从领导的话中,情绪内容、客观内容都不是关键信息,他的观点和要求才是核心信息,就是“立即件事情补救好”。

很多人在交流中,往往反过来做,在一团乱麻的信息中,他们仅仅抓住感性的“情绪”内容,忽略了“观点”内容,结果总是抓不住要点,一直被质疑。

就是因为他们一直被“情绪”内容中的某些字眼左右了,很容易陷入到激烈的情绪对抗中,例如上面的“没脑子”、“昏了头”等,特别容易刺激敏感的神经。

如果能够按照“情绪”、“客观”、“观点”三个维度对混杂在一起的内容进行分类,就可以很快抽丝剥茧,找到对方的想法和要求,避免进入情绪陷阱中。

交流的本质,就是通过信息的交换来达成一次共识。上面的交流中,领导希望达成的共识是“无论想什么方法,赶紧解决掉这个税务的问题”,但是他的这个观点掺杂在情绪中,不容易被别人识别出来。

一个本质,用多个维度的要素分解

上面这个案例就揭示了最通用的“一秒发现本质”的方法:将信息分为不同要素或类别,快速找到最关键的内容。

前几天,施展教授分享了他对全球局势的研判,他从六个方面对当前的国际秩序进行分析:力量与人心、地缘与观念、陆地与海洋、政治与经济、大国与小国、技术。

通过这六个维度的要素,清晰而准确地阐述了国际秩序的概况,并用这种思考架构来分析疫情、全球化趋势等,形成了非常有深度的思考结论,这就是“支柱式”思考的力量。

所以,“一秒发现本质”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1、确定问题是什么。

2、为分析这个问题,需要使用哪些分析的维度(要素、方面、类别、支柱)。

3、利用这些维度分析问题,确定关键信息和次要信息。

4、分析出趋势、结论或者观点。

这个发现本质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确定多个分析的维度”,这个怎么做到呢?

四、维度就是原则:如果不清楚,就先设几个,逐渐调整

有原则的人,往往就是能够看透问题本质的人,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考维度。

瑞·达利欧在他的《原则》中介绍了他总结的方法和原则,这些原则是他的经验总结,也是他的成功基础。

正因为他不是一个成功学家,更不是一个鸡汤作家,而是极度现实主义的商人,所以他的这些原则才更有参考价值,但是我更关注的是他的“总结原则”的原则:

1、独立思考:就是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不当众表达出来,但是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

2、错误反思:他大多数的原则和方法都是在错误中反思出来的,而不是凭空拍脑袋想出来的。

3、冒点小险:遇到问题不要等别人来指导,而是冒点险,向前走几步,会有很多收获和惊喜。

通过不断总结出自己的原则,遇到问题和事务时,就能快速发现本质、给出对策。

有一组原则就是一套阐述本质的判断维度

有“原则”的人,可以用一组原则来应对同类的成千上万的事情。而没有“原则”的人,则遇到成千上万的事情,就要用成千上万的方法来应对,当然会焦头烂额。

原则就是阐述“本质”的维度!

有人会说:“哎呀,很多事情我不清楚他们的原则是哪些啊,这可怎么办啊?”

这个好办,你先按照自己的理解设定三到五个原则出来,在处理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提炼出更好的原则,这本来就是一个逐渐优化的过程,瑞·达利欧也是这么干的。

五、总结

那些“一秒钟看透本质”的人,是怎么思考的呢?

首先明确“事物的本质就是事物的价值”,确定事物本质的几条思考维度(要素、方面、类别、支柱),就能快速理清核心信息,直达本质。

原则就是用来阐述“事物本质”的维度,所以可以借鉴瑞·达利欧的方法来确定自己的原则:

独立思考、错误反思、适当冒险。

如果暂时没有完美的原则,就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先设定几个原则出来,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

一句话总结:对于重要的事情,可以通过几个维度(原则、要素、类别等)来分解出本质的各个侧面,从而快速看清本质,就像盲人找到大象的不同部位,组合起来才是真正的大象。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7619641617990841

作者:百家号镭师兄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