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日本人为什么敢挑战俄国、德国、美国等顶级强国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作为中国人的我们不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日本侵华究竟始于何时呢?在我们过去的历史教科书中曾有过以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作为标志的八年抗战的说法,如今我们的历史教科书已重新把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定义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1931年9月18日晚10点左右日本关东军岛本大队河本末守中尉指挥数名部下在沈阳北大营南约800米的柳条湖附近将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炸毁。

事后日本关东军造谣称此事系中国军队所为,日军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随即以此为由向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发起进攻。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由此揭开了日本帝国主义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的历史序幕,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也由此开始。请注意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抗日战争的开始,但并不标志着日本侵华的开始。事实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要远远早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

请注意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地点是在沈阳,那么请问沈阳是位于中国和日本边界线上吗?事实上沈阳完完全全处于中国的领土之上。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关东军就已驻扎在领土上了呢?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日本实际上早就用强行驻军、经济侵略、间谍渗透等方式对中国展开了侵略,所以日本侵华其实是相当漫长复杂的过程:九一八事变在我们眼中也许是突然从天而降,但在日本方面其实是早就蓄谋已久的行动。

日本是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的岛国:土地贫瘠、资源匮乏、多火山地震。在这种恶劣的生存环境下日本人很早就形成了大陆情结。早在公元4世纪六十年代尚未完全统一日本列岛的大和王朝就出兵朝鲜半岛并成功征服了所谓“弁韩之地”。16世纪丰臣秀吉在统一日本后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计划:征服朝鲜并以之为跳板入侵中国,然后再以中国为基地继续展开对印度和南洋诸国的征服行动。

正是这个计划奠定了日本之后两百余年侵略东亚大陆的整体基调。1853年日本被美国黑船强行打开了国门,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日本人所设想的并不是奋起反抗侵略,而是试图通过对朝鲜、中国等亚洲邻国的侵略转嫁自身民族危机。被誉为日本明治维新前三杰之一的吉田松阴在他所著的《幽囚录》中指出:“当今日本继续扩充武备,大造船舰,用于开拓北海道、夺取琉球,责令朝鲜前来朝贡”。

明治维新之后日本的国力逐渐增强,与此同时日本的改革始终面临资源、劳动力和国内市场有限的困境,于是日本再次将侵略扩张视为转嫁国内危机的手段,一时间军国主义思想在日本大行其道。1874年1月日本在明治维新后第一次对外侵略的矛头指向了中国台湾。日本这次侵台最终以与清政府达成和议而告终:1874年10月签订的中日《北京专约》表明中国对整个台湾行使主权。

表面上中国在这份条约中成功捍卫了对台湾的主权,那么这次交锋看起来似乎是中国赢了,可条约中又承诺以抚恤难民、购买日军在台所建房屋的名义向日本支付50万两白银以作为日本退军的条件。这相当于中国政府自己花钱赎回了本属自己的领土——台湾。这在本质上和中法战争一样就是一次“不败而败”。这件事使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本质在日本面前充分暴露无疑。

清政府宁愿花钱了事也不愿奋力痛击入侵者。这在无形中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日本侵台五年后又宣布吞并向中国称臣朝贡的藩属国——琉球。随后清政府就琉球问题与日本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交涉,然而清政府的妥协退让最终导致琉球问题不了了之。要知道古代的东亚世界就是以中国为核心的宗藩朝贡体系: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影响力在这一体系中都居于支配地位。

日本在古代也曾有过向中国学习的漫长历史。鸦片战争后中国尽管败于西方列强之手,但在东亚世界仍是公认的第一强国。日本在侵略台湾、琉球时其实对中国是有一定畏惧心理的,然而清政府妥协退让的态度大大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1894年野心日益膨胀的日本终于发动了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正是这场战争使清政府外强中干的本质再次暴露无遗。

中国的北洋水师曾是排名世界第九、亚洲第一的舰队。曾几何时日本一度把中国的北洋水师当成自己最大的假想敌:当时就连日本小孩玩游戏都喊着要俘获定远、镇远。可当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真与清军交手之后才发现原来对手也没那么强。如果说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对中国多少还有一些敬畏之心,那么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对中国就只有轻蔑之心了。积贫积弱的中国已不成其为日本的对手了。

甲午战争后仅仅十年日本就又发动了日俄战争:这次日本的对手由积贫积弱、饱受侵略的中国变成了庞大的北极熊。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沙皇俄国的疆域高达2280万平方公里;这时的日本由于在甲午战争中侵占了我国台湾,所以实际控制面积约为41.42万平方公里,连俄国的2%都不到。俄国总人口达1.41亿人,而日本人口约为4400万,相当于俄国的31.2%。

1904年俄国的钢产量为272万吨,在全世界仅次于美国、德国和英国,而同年日本的钢产量为6万吨,相当于俄国的2.2%。这一年俄国的煤产量是2150万吨,位居世界第六,日本则紧随其后位居世界第七,其具体数字为1250万吨,相当于俄国的58%左右。这年俄国的年财政收入是20亿日元,这大约相当于日本的9倍。战前俄国陆军常备军总兵力约为105万人,后备役军人达375万人,俄国海军则拥有200余艘战舰。

相比之下日本陆军总兵力约为37.5万人。这其中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25万人,日本海军也只有大约80艘战舰。在战争过程中俄军经过9次动员先后征召近120万人入伍;日军方面则动员了118.5万人。日军无论在战争前、战争中的兵力和武器装备都处于劣势,在疆域、人口、经济等支撑战争的潜力因素上也处于劣势。那么日本为什么敢挑战沙俄这个庞然大物呢?

首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军事实力、经济实力确实有了大幅的提升,甲午战争中获得的利益也助长了日本的侵略野心。不过这时的日本也不是因为侵略野心膨胀就脑子发热决定对沙俄开战的。事实上日本在决定对沙俄开战之前还是对双方的实力详细分析过的。沙俄拥有228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国土。这为沙俄带来了宽广的战略纵深和丰富的资源储备,沙俄可以供养比日本多得多的人口和兵力。

然而疆域的辽阔也为沙俄对边远领土的管控提出了挑战,由于沙俄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位于欧洲,与此同时沙俄面临的主要战略威胁也在欧洲 ,在日本崛起前沙俄的远东地区是不存在任何战略威胁的,正因为如此俄军在远东的军事部署极其薄弱。此时西伯利亚大铁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将俄军主力从欧洲部分调往远东的效率其实是极低的,而且即使调过去了也会面临严峻的后勤补给问题。

当时沙俄在远东部署有正规陆军部队9.8万余人,装备有148门炮、8挺机枪,部署在远东的太平洋分舰队有排水量合计19.2万多吨的60余艘作战舰艇;相比之下日本陆军可用于日本列岛以外作战的部队有25万人,装备有1140门炮、147挺机枪,海军方面有排水量合计26万多吨的80艘战舰。由此可见日本尽管在整体实力上远逊于俄国,但在具体的远东战场事实上形成了局部优势兵力。

事实上日军的优势不仅表现在兵力上,也表现在后方相对较近、补给线短、对实际作战的中国东北的情况较为熟悉等方面。当时沙俄与英、美等国有着相当尖锐的矛盾:俄国与英国在伊朗、阿富汗、中亚以及中国新疆、西藏等地存在地缘博弈,俄国也拒绝在自己占领的中国东北地区响应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日本利用俄国同英、美的矛盾与英国缔结英日同盟,与美国则形成了事实上的盟友关系。

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曾多次通过英美财团筹措战争经费,而俄国获得外部资金的来源则被彻底切断了。当时的俄国不仅在外交上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同时俄国内部也存在复杂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日本方面充分利用了这种矛盾: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国国内、国外广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对派接触。日本扶持反对派在俄国各地不断爆展开反抗沙皇政府的斗争。

正是这样一些原因促使日本决定全力放手一搏。事实上日本也绝对必胜的把握: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本其实都有赌的成分。1905年5月27日-28日的对马海战中日军指挥官东乡平八郎曾打出过“皇国兴废在此一战”的旗语。这句旗语充分展示了日本把国运系于一战的赌徒心理。放手一搏、孤注一掷的日本在日俄战争中又再次赌赢了。日本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两次对赌国运都赢了自然进一步助长了其侵略野心。

日本在通过侵略亚洲邻国的方式攫取陆地资源的同时日本也致力于获取更多的海洋资源:1875年的《圣彼得堡条约》允许日本在俄国的北太平洋海域捕鱼,日本渔民随即在鄂霍次克海沿岸地区遍布作业。1875年条约签订时鄂霍茨克海海域的日本渔船数量在300艘左右,然而到了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时已增长了10倍之多。从1906年起日本开始使用摩托化的金枪鱼船在距离本岛近700英里外的小笠原群岛捕捞鲣鱼。

到了20世纪30年代日本渔船的踪迹不仅遍布南海、东海、日本海、白令海等周边海域,甚至远达墨西哥的太平洋沿岸、阿根廷的拉普拉塔湾以及阿拉伯海。1910年日本通过《日韩合并条约》正式在朝鲜半岛确立殖民统治。1914年10月31日德国占领下的山东青岛遭到日军的进攻。当时的德国是世界第一陆军强国、世界第二海军强国(仅次于英国)、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仅次于美国)。

相比之下日本在当时的亚洲尽管是第一强国,但其军事实力、工业水平都远远不及欧美列强。如果日本与德国正面对决根本就不是对手,那么日本为何胆大包天敢与德国开战呢?这其实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关: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爆发。德国与英、法、俄等国组成的协约国正在欧洲激战,所以德国在中国境内的势力范围以及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就出现了防御薄弱的现象。

德国的陆军实力、海军实力、经济实力都是当时全球数一数二的,可德国的盟友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都是几个羸弱不堪的不给力角色。德国几乎是以一己之力单挑英、法、俄这三个欧洲强国。实力不及英国海军的德国海军自开战以来就一直处于被封锁的境地,所以根本不可能派兵驰援远在万里之外的远东地区。日本自然动起了趁机夺取德国在远东利益的心思。

日德战争中日本一共出动了45000人的兵力,另外还得到了2000人左右的英军支援。 相比之下驻守青岛的德军只有3625人。日军几乎是以13倍的兵力在与德军作战。况且德国把素质最优良的士兵和最先进的武器装备都投入了欧洲战场,所以在青岛战役中占据绝对兵力优势的日军其实不过是打赢了一支二线德军。一战期间协约国也曾要求日本派兵赴欧洲参战,可深知自身实力不足以与德国正面对抗的日本没应承此事。

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把德国以前在中国山东的利益转让给了日本。以收回山东主权为导火索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中赤道以北的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等地在一战后也为日本所得。一战期间忙于战争的欧洲列强在华势力有所减弱,日本和美国逐渐成为争夺在华利益的最大竞争者。这时的日本已渐渐有了独占整个中国的野心。

早在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俄国就把此前从中国获取的旅顺大连租借地及该地区附属的房屋、铁路、矿山等一切相关权益转让给日本。日本随后在此地成立了关东都督府,从而将这里打造成为日后侵占中国东北乃至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基地。俄国还将1897—1903年间所筑中东铁路的长春至大连段支线以及铁路两侧地带的治外法权转让给了日本。日本为管理这一新占领地区设立了满铁守备队(即后来的关东军)。

1906年底日本在中国东北设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简称“满铁”)。1907年日本在“关东州”驻扎隶属关东都督府陆军部的一个步兵师团和六个铁道守备队的兵力。1919年4月日本将关东都督府改为关东厅,将原关东都督府陆军部升格为“关东军司令部”。4月12日关东厅和关东军司令部同时成立。1920年5月日本又设立了奉天特务机关。至此日本实际上已建立了一整套殖民中国东北的行政、经济、军事、特务机构。

一战后日本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逐渐确立了自己的战略优势。1922年2月6日美、英、日、法、意五国缔结的《五国海军条约》规定:五国主力舰总吨位限额为美、英各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17.5万吨。日本实际上已成为仅次于美、英的世界第三海军强国。美国和英国的海军需要维护全球利益,所以日本在西太平洋这一具体的局部地区实际上反而占有一定的相对优势。

在一次次侵略战争中屡屡得手使日本野心越发膨胀起来。在这一过程中被称为大陆政策的日本对外扩张的政策基调逐渐成形——其具体方案为:第一步占据琉球、台湾;第二步占据朝鲜半岛;第三步占据中国东北;第四步侵吞中国;第五步征服东南亚及印度。用日本人自己的话总结就是: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东亚,欲征服东亚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

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了中国东北地区。1937年7月7日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开始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这时美、英等国都感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巨大威胁:如果放任日本侵占中国,那么美、英等国的在华利益将不复存在。如果日本在侵占中国之后进一步向东南亚、太平洋地区扩张将威胁到美、英等国海上贸易航线的安全,甚至更进一步说会对美国本土的国防安全也构成一定的威胁。

美、英等国出于自身国家利益的考虑要求日本从中国撤军,否则将对日本实施包括石油禁运在内的一系列制裁措施。如果日本方面答应美、英等国的要求就意味着日本必须放弃已到手的诸多利益;如果日本方面拒绝美、英等国的要求就必须面对美、英等国的制裁。日本作为一个资源匮乏的弹丸小国如果被美、英等国制裁,那么其原本就并不强的战争潜力将遭到进一步削弱。

这对已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的日本而言显然是不能承受的。况且日本并不确定美、英等国在采取制裁行动后是否会进一步加大对日本的打击力度呢?如果美国主动进攻日本,那么以日本的国力是完全无法与之对抗的。在此之前日本已在与中国、俄国、德国的战争中屡屡“以小胜大”、“以弱胜强”。这时的日本已彻底成为一个军国主义国家:早就失去理智的日本已然成为战争狂魔。

日本在之前的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日德战争中曾出现过的赌徒心理在这时又起作用了。与其放弃之前侵略所得的全部利益在日本看来倒不如索性对美国采取先发制人的打击。在珍珠港事件发生之前日本海军已拥有包括十艘航母在内的上百艘先进舰艇(总吨位高达119万吨)。这已相当于美国海军70%以上的实力,同时凭借地利上的优势得以掌握西太平洋地区的制海权。

在日本看来如果美国主动进攻自己,那么自己是无力与之对抗的。不过以日本在西太平洋的实力如果发动一次针对美国出其不意的偷袭,那么日本就有可能使美国的太平洋舰队失去战斗力,从而将战争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况且同一时期日本的盟友德国在欧洲战场也是一路势如破竹。这一系列因素都促使日本决定铤而走险对美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打击。

在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中日本以损失约200人、32架飞机、1艘潜艇、5艘超小型潜艇的代价造成美国太平洋舰队2000多人阵亡、 1000多人负伤、11艘战舰被击沉、3艘战舰受损、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受损的惨重损失。在此后的六个月中美国海军在此后的六个月中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日军因此得以从容不迫地横扫东南亚、太平洋西南部。

日本开始利用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资源与美国抗衡。然而美国的战争潜力在进入战争状态后就迅速释放出来了。美国的领土面积是日本的二十多倍,人口也比日本多出一倍有余。就在珍珠港事件后的1942年日本的煤炭年产量是5480万吨,而美国则达到了58000万吨。日本的铁年产量440万吨,而美国的铁年产量则是5500万吨。当年日本飞机年产量11800架、美国64426架。

到了1944年美国的军火产量已是德国的2.5倍、日本的6.7倍。从1941年到1945年不足五年的时间内美国生产了近7000艘舰艇。这其中包括高达150艘的航母、十艘战列舰、近500艘护卫舰和349艘驱逐舰。相比之下日本只生产了17艘航母、两艘战列舰、61艘驱逐舰和九艘巡洋舰。空军方面美国在太平洋战争期间生产了30多万架飞机(仅重型轰炸机就超过3万多架)。

1942年6月4日-7日的中途岛海战后战局开始向利于美国的方向倾斜。在拼资源消耗的长期战争下日本海军的实力最终被美国耗尽。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与美军作战的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兵力深陷中国战场无法自拔。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曾对他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

到了1945年日本国内经济已完全处于满负荷运转、人力资源已近枯竭:几乎所有具备作战能力的成年男性都被征召,国内留下的尽是一班老弱妇孺。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日本本土已遭遇美军飞机越来越频繁的轰炸。这年3月26日硫磺岛战役的失败不仅使日本直接损失了23786名士兵,也使美军得以将该岛建设成供战斗机和轰炸机起飞降落的机场,从而大幅提升了对日本政治和经济工业中心进行战略轰炸之效果。

4天后中国远征军收复了全部滇西缅北失地并成功与美英盟军会师。仅仅只是又过了一天之后美军发起了冲绳战役,截至6月21日冲绳战役导致日军伤亡11万人、被俘9000人,损失飞机7830架、舰艇20艘。冲绳战役的失败使日本本土直接暴露在美军的攻击之下。这时作为日本战时盟友的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轴心国均已投降。8月6日美军飞机在日本广岛投下了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

这时日本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苏联的调停之上。日本方面指望着通过苏联的调停使日本得以较为体面地结束战争状态,然而却被苏联方面告知:即日起苏联与日本处于战争状态。8月8日苏联红军及蒙古军队越过中苏、中蒙边境开始展开对日本关东军的“八月风暴”军事行动。一天之后美军在日本长崎投下代号为“胖子”的原子弹。这时的日本在各战区全线告急四面楚歌,除了投降之外日本已再无任何出路。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1213861528866108

作者:百家号鸿鹄高飞翔九天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