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化四步走,接下来该怎么走?毛泽东主席早已指明道路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如果说一个现代化国家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不是高楼大厦,也不是西装革履,而是社会运行的血脉,工业化。

一个现代国家如何评判国家实力的强大与否,不仅仅是一串数字的GDP,也不光是纸面数据的军事力量,而是支撑起国家运行的工业体系,这个才是一个现代国家最重要的底蕴,随时能够转化为肉眼可见的外在实力。

支撑起美国全球霸权的是曾经独霸全球的工业实力,中国的民族复兴必须要实现工业,这是一个国家走向强大的必经之路。

今天站在2021年的历史节点上,回首新中国72年的工业化进程,从一穷二白到如今的世界工厂,走的曲折,走得艰难,却又走的无比稳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大致分为4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在苏联模式影响下的中国工业化基础建设,包含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间跨度大约10年左右,奠定了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第二阶段是: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三线工业化建设时期,时间跨度大约20年。

第三阶段是:改革开放时期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建设,时间跨度大约20余年,完成了国家初步的工业化道路建设。

第四阶段是:进入新世纪,2002年十六大提出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如今距离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启,20年的时间周期已然到来,站在2021年的时间节点上,中国的工业化即将开启新的征程,未来中国的工业化将要如何前进?

这是本文接下来想与各位小伙伴们一起探讨的问题,同样是干货满满,喜欢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来看我]注收藏哈~

以史为鉴,知兴衰,以史为镜,明得失。首先,我们一起简单回顾一下新中国工业化的72年历史征程,不忘历史,面向未来,才能走的更稳,走的更远。

01 一五计划

实现中国的工业化,将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向着具备现代化底蕴的工业国转变,是自鸦片战争起来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与追求,为此各个阶层依次登上政治舞台,试图救亡图存,挽救民族危难于水火之中,结果这些努力最终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可望不可即的梦想。直到新中国建立后,具备现代意义上的工业化才在中华大地上真正展开。

新中国刚刚成立之时,这片古老的土地饱经战火的蹂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此时的中国工业满目疮痍,一片空白。据不完全统计,1949年中国工业占国内总产值的 30%,重工业仅占 7.9%,工业主要是轻纺和食品工业,人均粮食产量仅有不到481公斤,无法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没有重工业、交通落后,当时全国人均铁路建设只有0.25公里。

面对中国经济薄弱的情况,新中国的首要任务是恢复国民经济。因此,1949年到1952年被称为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在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国家制定的计划是以农、轻、重的次序走新民主主义的工业化道路,但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新生的新中国面临生存的危险,这一计划被迫搁置。

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为新中国的国家安全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也终于开始起步。新中国的工业化缘起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项目,苏联援助的156项目使得一穷二白的新中国成了工业化国家,这些工程涉及到能源、原材料、医药、食品、国防军工等工业企业,中国从此将拥有国产的汽车和拖拉机工业,在机械和国防工业方面也将拥有自己的新产品。

那时候,中国一穷二白,却想着炼钢、机床制造、造铁路、浓缩铀、造飞机、造洲际导弹,这些都不是异想天开,因为中国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苏联!苏联统统教会了中国,仅仅5年时间,一个一五计划,中国初步建立起自己的国防工业体系。

苏联对于中国的援助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历史罕见的!苏联援华建设156个大型项目价值高达94亿卢布,约占1959年苏联国民收入7%。苏联向中国提供31440套设计文件,3709套基本建设方案,12410套机器和设备草图2970套技术文件,11404套部门技术文件。这些资料仅收取复印费!此外还有4261个教学大纲,4587项工业制品的国家标准,还以优惠价格为中国设计制造了211个仪器、设施和设备样品。有很多大型机器,苏联只造了两台,苏联自己用一台,给中国一台。

苏联援建的156项目工程是中国工业史上第一次较完整、较系统的一次大规模成套技术转移,如果没有苏联援助,我们何以能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时间内发展成为世界强大的工业国,何以能再次近距离地接近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可以说,苏联的156项援助对于新中国的帮助极大,直接奠定了新中国一整套工业体系。

02 三线建设

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三线建设缘起于1964年,至1980年基本结束,历时三个五年计划,以备战为指导思想,以经济建设为目标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战略,它的建设实施在中国乃至世界工业化进程中都是罕见的伟大壮举。

首先需要解释的一个名词,叫做三线,何所谓三线?这个三线可不是今天的三线城市这样的简单划分。

一线地区指位于沿边沿海的前线地区,二线地区指一线地区与京广铁路之间的安徽、江西及河北、河南、湖北、湖南四省的东半部,三线地区指长城以南 、广东韶关以北、京广铁路以西、甘肃乌鞘岭以东的广大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以及山西、河北、河南、湖南、湖北、广西、广东等省区的部分地区,其中西南的川、贵、云和西北的陕、甘、宁、青俗称为大三线,一、二线地区的腹地俗称为小三线

在我的文章中国,为何一定要统一,也必须要统一?一文中,我按照战略防御功能将中国划为5个板块,其实某种程度也是依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三线划分的思想进行细化。

60年代时期,中国大陆确实面临着非常严峻的国际形势,对国家安全和人民生产生活产生了严重威胁,与苏联交恶,苏联在中国边境陈兵百万,大战的氛围始终笼罩着中国的上空;与美国对立隔绝,退守台湾的蒋介石政权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叫嚣着反攻大陆,美军在越南战场步步紧逼,印度在边境频频挑衅,争夺世界霸权的美苏对中国形成了半月形包围,试图扼杀正在成长中的新中国。

正是在此复杂的大环境背景下,伟大领袖毛泽东审时度势,提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口号,以备战备荒为指导思想,进行了一场伟大的三线建设运动。

三线建设历经三个五年计划,投入资金 2052 亿元,投入人力高峰时达到400多万,共安排建设项目1100个。中国现在的著名工业城市攀枝花、酒泉、金昌、绵阳、六盘水等都是得益于三线建设的开展,成昆铁路、贵昆铁路等一系列跨时代意义的铁路枢纽建成于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建设浪潮。其决策之快、动员之广、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影响之深远,在共和国建设史乃至整个世界工业建设史上堪称奇迹,也为西部大开发特别是城市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它改变了中国落后的国防面貌,促进了西部交通、城市化的发展。

当然,过快过热的投资建设也遗留了一些问题,但总体来说,利大于弊,可以说三线建设的遗泽才是今天的中国实现内循环的底气所在!

03 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建设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国际形势发生根本性变化,与美苏等国的关系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沿边沿海内陆逐步开放,全方位多层次深入进行新时代的工业化建设,也因此取得了一系列震惊世人的成果,坐实了世界工厂的地位。

04 终章 · 未来

今天的中国工业化已然进入深水区,未来应该怎么走?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文化,遇事不决,不妨以史为鉴,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明世事之变,思今时之道。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主席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在《论十大关系》中,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中国的工业化接下来要如何走指明方向和道路。

第一,关于工业比例的问题。

毛泽东主席在十大关系中指出:重工业是我国建设的重点。必须优先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这是已经定了的。但是决不可以因此忽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还要适当地调整重工业和农业、轻工业的投资比例,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重视生活资料尤其是粮食的生产,保证主粮安全,保证种子安全,发展农村农业,是时候以工业反哺农业了,以相对发达的工业带动目前落后的农业发展,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农业不稳,国本动摇。

第二,关于沿海和内陆的问题。

毛泽东主席在十大关系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好好地利用和发展沿海的工业老底子,可以使我们更有力量来发展和支持内地工业。如果采取消极态度,就会妨碍内地工业的迅速发展。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中部和西部崛起,全国一盘棋。中部和西部我在中国,为何一定要统一,也必须要统一?划为脏腑板块,这是中国的核心,也是中国的战略核心。沿海地区的胸腹板块,缺少战略防御纵地,只有中西部得到长足发展,这样的中国才是最稳定最安全。

第三,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问题。

毛泽东主席在十大关系中指出: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国力的增长,需要强大的国防实力作为屏障,中国的军费虽然增长了,但是始终在一个合理的比例,保证了国防实力的发展,又不至于影响经济建设的发展。

第四,关于国家和个人的问题。

毛泽东主席在十大关系中指出:国家和工厂,国家和工人,工厂和工人,国家和合作社,国家和农民,合作社和农民,都必须兼顾,不能只顾一头。把什么东西统统都集中在中央或省市,不给工厂一点权力,一点机动的余地,一点利益,恐怕不妥。

这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呢?国家的发展需要兼顾各方利益,农民、工人、企业,重视农民和工人的合理诉求,适当地放缓经济步伐,给予更多社会福利,保障农民和工人等社会底层人民的利益。

今天的中国站在了时代的十字路口,向左向右,方向在哪边,出路是何方,未来在哪里?静下心来,重新审读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的《论十大关系》,这其中或许能够找到未来的方向。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259354053263877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