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朋而不党,今人以党从政,古代中国的派系与西方政党有何区别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孔子在论语中说道,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后人引申展开后成为,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2000年来占据中国政治思想主流的儒家要求每一个追随者成为君子存立于世,既然是君子,那就不能结私营党,堂堂正正清清白白的做官为政,只有受到批判的小人才会经营党派,这样的人一经发现立刻会被钉死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中国历史上也存在很多次的党争,如东汉的党锢之祸、晚唐的牛李之争、北宋的新旧两党、晚明的东林党等等,我们在提及这些事件的时候,也都是带有批判的目光看待,并且随着我们深入了解这些派系后,却蓦然发现,所谓党争背后的派系有党争却无政党,这又是怎么回事?


东林党人榜
17世纪,英国光荣革命后,托利党和辉格党组建雏形,1833年,托利党正式定名为英国保守党,辉格党定名为自由党,正式开启了英国两党轮流执政的惯例。而美国的政党在美国独立后围绕1787年宪法问题形成两大政党,并在之后逐渐形成了民主党和共和党两个已然存在两百年有余的庞大政党。

由此可见,现代政党伴随着资产阶级革命而生,纵观英美等西方各国的近代历史,每一位总统或总理或首相,其背后必定有着一个树大根深的政党支持,即使是一个政治素人想要出任一国总统也必须依赖政党取得竞选资格。

这种政党,可以说是近现代资本主义政治的伴生产物,西方社会毫不避讳地以党从政,两党党派之争更是屡见不鲜,而古代中国却是极其避讳党派,严厉打击党争,这种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


驴象之争
01 古代中国的党争
北宋欧阳修在《朋党论》中谈起古代中国的党争起源,后汉献帝时,尽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为党人,唐之晚年,渐起朋党之论。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从公元166年到公元184年,长达18年的宦官势力与外戚文官势力的角斗耗尽了东汉王朝最后的一丝元气,最终宦官势力与外戚势力同归于尽,一同埋葬的还有东汉帝国!唐末的牛李之争,公元809年到847年,长达38年漫长的时光里,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的朝廷官员展开殊死厮杀,你方唱罢我登场,最终在领军人物牛僧孺的病死后落下帷幕。北宋时期,从公元1069年到1127年北宋灭亡,围绕王安石变法新政前后凡五十余年,一场遍及北宋朝野内外的大党争。明朝晚期,东林党与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展开政坛大乱斗,置国家边境危机于不顾,敲响了大明帝国的亡国丧钟!


崇祯亡国
东汉末年的党锢之祸,党争双方分属宦官势力集团与外戚文官势力集团,其本质是君权与相权。唐末的牛李之争与北宋的新旧两党之争,党争双方都属于文官势力,开始有点近现代政党的味道了,但其实两者还是存在本质性的区别,这也是为何我会说古代中国的政治只有党争却无政党的原因所在。明末的政坛大乱斗,阵营更为复杂,有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以及对抗的东林党,除此之外还有浙党、楚党、齐党、秦党等乱七八糟的派系,从派系的名称上我们也可以看出这时候的党派之争,更多的还是以乡党团队的形式进行着,始终缺乏统一有效的组织管理,松散的组织结构,来去自由,约束成员的唯一条件只有出身地。明末的党争一开始还是皇权与相权之间的争夺,等到其他派系参与大乱斗,整个朝政失控后,所谓党争更多的变成了意气之争,没了政治目标,也没有政治家的操守。


明朝大臣群像图
古人安土重迁,讲究落叶归根,有着很浓厚的乡土情结。从官吏们从全国各地五湖四海汇聚到中央而来时,这里乡土情节很容易形成小范围团体,诞生派系的雏形。然而古代中国却始终没有诞生一个现代意义的党派,汉唐明三朝的党争在君权与相权之争中掺杂文官派系之间的意气之争,整个派系维系在掌权者一人之手,当其失去权柄之时,也就意味着党争的结束,缺少政党的领导纲领,所以这样的党争更像是一个团体的报复与反报复,昙花一现,与国无益。

真正有着近现代意义的党争是北宋时期的新旧两党党争,从这种命名方式,我们就可以看出其特殊性,牛李之争以派系领军人物姓氏命名,随着这些人物的离去而落幕,明末党争以地域为名,乡党之争罢了。唯有北宋的新旧党争,围绕王安石变法展开,波及朝野内外,不分地域不分文武,几乎所有朝臣,或主动或被动参与其中,并且也开始脱离发起者有了模糊的政治纲领,但是其本质仍脱不了君权与相权之争,依托于君王的权势,随着君王的离去或者改朝换代,这种党争也就戛然而止。

古代中国的这种派系之争与近现代西方的政党党争,是有着明显的区别,其存续方式其合法性等诸多方面有着截然不同的特性。


牛李之争
02 近代西方的党争
西方社会的党争,依托于西方政党存在,想了解西方的党争,先看看西方的政党。

与古代中国私下结党不同的是,西方社会公开结党结社,具备法律效力的合理合法性,也不同于古代中国党争政治中的生死厮杀,西方的党争看似温情脉脉,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就曾说过: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观点的权利。这或许就代表着西方社会对党争的一种态度吧。

与此同时,西方的法律体系也保障了这种政党的有序进行,西方现代政党制度有着详尽的法律,规定了民众有成立政治组织的权利,也规定了政党之间的竞争不接受的红线。当然这点规定,也随之几百年的时间过去,资产阶级内部的腐化,早已一降再降,所谓的红线也成了空谈,底线都可以抛弃,何况一纸空文?


讽刺画:议会被猩猩接管
西方的政党伴随着资本主义而诞生,因利益而聚合,也顺势将利益摆上明面,靠利益收买人心,因满足一部分人的利益而走上台前,执掌一国之权柄,一切逃不过一个利字!

西方的政党制度最初目的在于对抗国王的封建统治,将过往的权力关入笼子。可是当国王权力关入笼子之后,政党制度本身也慢慢成为一个新的权力巨兽,屠龙勇士终究逃不过变成新的恶龙的宿命。


屠龙勇士
03 终章
西方的政党制度与古代中国党争的最大区别在于,存在利益集团的政治诉求并且有着社会、法律双重认可的组织纲领,形成完善而严密的组织结构。

显然古代中国的政治生态根本不存在这样的生存土壤,儒家思想中的忠君、义利辩等思潮占据主流社会,结党营私也只能偷摸摸地进行,打着忠君爱国的旗号,披着道德的外衣,施以政治打击。在这种的表现形式下,所谓的党争依附于君权,故而其本质上也就是君权与相权的权力之争。


北宋新旧党争
细细探究古人群而不党,今人以党为政,这背后的文化本质,其实是古代中国家国一体、天下为公的政治理念,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君王坐堂,垂拱而治,君子立朝,行善政而利天下,君王与士大夫共治的模式下,君权与臣权共生共治,当然也会有矛盾发生,君权稍显强势时,联合部分臣权攻击臣权之首的相权,于是一场党争爆发。若是君权势弱,或许一场改朝换代将要降临华夏大地。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不论怎样说,古代中国的党争政治争夺的焦点还是利益,只是这种利益裹上了一层道德的遮羞布,变得生涩而隐晦。西方的政党制度则将这种利益挑明,摆上台面,化作一种可以交易的筹码,你来我往之中,利益完成交换,达成共识,至于能为国家能为百姓带来多少好处,那并不重要。

看似光明磊落,其实质却是自私自利的资本属性,资本无国界,是否有一天利益足够的情况下,国家也能分分钟出卖呢?或许西方自始至终从未统一过,也无法理解那种家国天下的情怀。

不管这么说,党争不好,很不好!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8799521558076977

作者:青衫弹史,软件工程师,历史领域爱好者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