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千万人正在承受极端通勤:打工人的痛,不止996

温馨提示:很多手机浏览器,比如百度app,都可以语音播报本网页。方法打开本网页之后,点击 APP下方或上方"功能"按钮,里面有一个"语音播报"按钮,点击即可收听。

来源:经济学博士

作者:金石道人

就在几天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了《全国主要城市通勤时耗监测报告》。

报告计算了36个城市的单程平均通勤时耗、通勤人口比重分布等等数据。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平均通勤耗时36分钟。作为首都的北京达到了11.1公里,平均耗时47分钟。

而通勤时间超过60分钟的城市人口占比数据,北京也占了城市通勤总人口的1/4。同时可以看出青岛、天津、成都、南京、重庆的极端通勤人口比重也超过了深圳和广州等城市。

01

打工人生不止996

其实将最近比较流行的一些词汇例如“打工人”,“996”,“极端通勤”组合在一起,真的就可以组成当今许多人的生活现状。

甚至可以组成一个更加令人悲伤的现实就是:打工人的生活不止996。

作为一个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都生活工作过的人,我只是想简单的总结一下在每个城市看到的通勤状况。

值得一提的是通勤时间最长的北京,根据统计,北京CBD上班的人群中,46%的通勤者来自密云、怀柔、顺义、昌平、通州、燕郊等。

在我实际的工作圈中,作为外地人的笔者,曾经好奇的问过在北京上班的同事,他们的上班时间,令我感到震惊的是,不管是开车,还是地铁,几乎没有低于半个小时的,而其中接近五分之一的人每天上下班单程在20公里以上。

相比于坐地铁,开车用时甚至更长,当时在北京,笔者所居住的酒店距离公司只有3公里不到了路程,但是开车却开了45分钟。

对于有能力选择开车的打工人来说,是在挤地铁的准时却不舒适和开车的舒适却不准时中做一个选择。

而对于没有能力的买车的远郊居住打工人来说则是,没有的选择。而北京的地铁拥挤程度也是全国闻名,尤其是一些较早期开通的路线,在当时设计建设的时候并没有能够预期到如今的客流量会如此之大。

办公室经常看到的画面是,匆匆赶到的同事,在位置上坐下,发现包上的挂件不见了,更有甚者,上地铁前买的包子拿出来后已经成了肉饼。

现在人们总是感慨996的艰辛,但是其实加上在路上的时间,如今打工人的艰辛又何止996呢?

02

城市越大,人越多

近几年,不只北上广深这一类的大城市,包括成都,天津,南京,西安,郑州等城市也随着发展不断扩张变大。

除了本地原住民之外的外来打工的年轻人的生活半径也变得越来越大,这其实就像是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城市越来越大,机会越来越多,打工人就会涌入,而随着人口不断的增加,城市就需要继续扩张。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市中心的居住成本也也来越高,在同等价位的基础上,对生活品质依然有要求的年轻人宁愿承受较高的通勤成本在可承受范围内来提升居住品质。

于是,我们看到的是,从终点站出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有多少年轻人虽然九点上班,但是不得不早上6点就起床。

作为CBD云集的市中心,通常交通规划都是几十年前就已经完成了的,在当时,又有多少规划者能够预测得到城市发展进程之快,城市人口呈现出如今这般暴增的形式。

所以市中心的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了几乎每个城市都存在的通勤BUG。

03

但是总有但是

万事总有利弊两面,随着年轻人的通勤时间越来越长,如今出现了许多针对通勤时间也就是所谓的“碎片化时间”的消遣形式。

除过音乐,短视频以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音频的课程。

例如得到app就是很好的抓住了这一市场需求,得到APP所推出的音频知识课程其中包括10分钟的免费咨询类,还有最受欢迎“逻辑思维”板块都是以十分钟左右长度为主的。

而体系化的课程输出或者是听书一类的音频市场大约都在20分钟至30分钟之间。这其实是就很好的反映了如今通勤时间的几个区间,大多数人其实都是可以在通勤过程中完整的听完一节饮品课程或者是一本书的。

这也是的许多类似的如喜马拉雅,樊登读书等知识付费平台以及一些语言学习的平台都在近几年迅速崛起。

如果要在极端通勤这件事情上找出一些积极的因素,那就是这让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来接收和处理外界信息。

无论是短视频也好,音乐也好,还是学习新东西也好,年轻人有自己的通勤消遣方式,同时也能够满足自己的娱乐或者学习需求。

这样看来,极端通勤其实也没有那么难熬。

转载原文地址: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383050750280682

作者:水木然,百万级畅销书作者,微信号:vv59336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网站平台立场